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由豫东、皖北、江苏西北之一部分地区组成。包括豫东13县、皖北8县和苏北3县,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430万。它侧近华中军事重镇徐州,位于津浦路西、陇海路南、黄泛区东、淮河以北的黄淮平原,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八路军同华中新四军联系的纽带之一,是我党发展华中抗战、向东挺进敌后、向西连接中原的重要战略阵地。豫皖苏根据地之河南部分,主要是属于永城、夏邑境内的根据地中心区,以及19415月根据地撤出前属于重要外围地区的睢(县)杞(县)太(康)部分。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沦陷,国民党军炸决花园口黄河大堤,洪水泛滥。日寇烧杀抢掠,土匪和地主武装到处肆虐,豫东、皖北广大人民痛苦不堪,社会秩序极度混乱。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在豫东地区组建两支抗日武装。一支为第一战区自卫军第七路,约1500人;一支为豫东游击队第三支队,约2000人。同时,中共山东分局所属的(微山)湖西区党委,在丰县、沛县一带组建了人民义勇军15个大队,并将中共萧县县委组织的3支地方武装编为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大队。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在豫、皖、苏、鲁交界地区,投入了抗日、锄奸、剿匪的斗争。豫东游击第三支队,首战张岗集(睢县、杞县、太康交界处),歼伪军百余人。义勇军第十七大队袭击杨楼车站,第十八大队袭击官桥据点均获胜。为豫皖苏边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揭开序幕。

19387月,中共河南省委为了加强豫东工作,派萧望东率先遣大队百余人,由确山县竹沟东进至睢(县)杞(县)太(康)地区,配合第三支队开展游击战争。9月间,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将领导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豫皖苏边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通联络。河南省委即决定由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300余人挺进豫东。101日,部队从竹沟出发,抵达西华县北杜岗镇,与豫东游击第三支队一部及先遣大队合编,扩大为3个大队,共1020人,仍用新四军游击支队番号,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豫东游击第三支队负责人吴芝圃任副司令员。10月下旬,新四军游击支队从聂堆集东渡黄河,向敌后挺进。途经淮阳东北50里窦楼首战告捷。28日到达鹿邑县境内大刘庄,进行短期休整。指挥机关设在白马驿。此时在装备上得到鹿邑县长魏凤楼相助。11月中旬,部队继续深入睢杞太地区,依据豫东、皖北平原地区特点,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打击伪军、土匪、连续取得胜利。我军影响迅速扩大,统一战线工作随之展开,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合作抗日关系。豫东抗战局面开始打开,为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初步基础。

1939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由鹿邑地区东进,开辟商丘、亳县、永城地区。游击支队司令部进驻永城书案店。2月,根据以永南、涡北为中心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逐渐向敌后展开的战略方针,新四军游击支队兵分两路,一路由彭雪枫率领转战商丘、萧县、永城、宿县一带;一路由吴芝圃率领返回睢杞太地区。5月,主力进军淮上地区;9月初,回师永涡边之支队司令部及直属机关所在地新兴集一带。游击支队经过1年的英勇战斗,消灭大量日伪军,发展到9个团12000余人。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我军坚决抗日行动的感召下,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挺进萧县时,受到萧县县长彭笑千和当地群众的欢迎。进步受国人士鲁雨亭在永城毅然率所部900余人参加我军,被编为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雨亭任总队长,孔石泉任政委。

193910月,经中共中原批准,豫皖苏边区党委正式成立,彭雪枫任书记。11月,相继成立豫皖苏边联防办事处及各县区政权,逐步创立了拥有10多个县,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430余万人口,以萧、宿、永夏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193912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增派第一团及百余名党政干部到皖东北,加强了斗争力量。此前,八路军将原活动于微山湖以西的苏鲁豫支队主力南越陇海路,进入萧永夏地区,与萧县地区第十六大队等部合编。支队大部兵力留在津浦路西。支队部一个大队进入宿县、灵璧地区,粉碎敌人合击,毙敌500余人。八路军山东纵队之陇海南进支队一部也初步打开邳(县)睢(宁)铜(山)地区的抗战局面。张爱萍于同年7月率中共豫皖省委和少数干部进入皖东北后,与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取得联系,开展统战工作,推动国民党第六专署抗战,履行其部队,公开发展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反击地方顽军的进攻,设立八路军、新四军的联络机构。由于我统战工作的开展和力量的不断壮大,使国民党桂系顽军对安徽省第六专署专员盛子瑾更加疑虑。19401月,李品仙派顽军一部进至泗县地区,企图取代第六专署专员,并向我发动进攻,以打通与苏北韩德勤的联系。新四军游击支队于21日改建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仍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根据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抽调大批干部充实永城、夏邑、萧县、宿县、亳县5县的政权机构,建立边区联防委员会,同时发展地方武装,扩大主力部队,开辟商、亳、宁、夏、砀(山)南游击区,成立砀南县政权。3月,盛子瑾率部属南去后,皖东北地区已完全为我控制。我当即组织军政促进委员会,委派专员、县长,建立政权,并将由我掌握的第六专署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辖5个团。3月中旬和4月初,豫皖苏根据地粉碎了日寇两次“扫荡”。5月,泗县日伪奔袭洪泽湖西的半城集我第四总队驻地,扑空。顽军韩德勤部乘机向我苏皖边之金锁镇、界头集等地进犯,我组织自卫反击,将顽军逐回泗阳、宿迁县境。由于皖东北地区的开辟,形势日趋稳定,不仅隔断了苏皖顽军的联系,且为我东进苏北开创了新的前进阵地。

19406月,根据集总命令,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共5个团12000余人由冀鲁豫南下,到达永城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同时,苏鲁豫支队在陇海路北之部队全部南下,于7月初以达皖东北泗县地区,与该支队第一大队会合。这些部队的南下,为开创华中新局面增加了突击力量。此时,顽军韩德勤策动李明扬等部向我苏北南部进犯。经党中央同意,中原局以八路军第三四四旅(缺第六八七团)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缺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辖3个旅9个团共17000余人,由彭雪枫任司令员,留在豫皖苏地区执行向西防御任务;以八路军新二旅及第六八七团、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之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辖3个支队9个团近2万人,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执行东进苏北任务。并确定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改辖3个独立团,担任巩固根据地的任务。

19407月,八路军第四纵队为扩大根据地,解决财经困难,以一部南下怀远、凤台,进抵淮河北岸。9月,第四纵队留第六旅坚持涡北地区斗争,纵队部率特务团开辟淮上地区,建立淮上办事处,造成随时可以支援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作战的有利形势。11月中旬,日伪5000余人对蒙城、涡城进行“扫荡”。第四纵队以第五旅及特务团与敌激战3日,毙伤敌千余人,粉碎敌人的“扫荡”。12月中旬,当华中地区反共活动高涨时,豫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及其亲信刘志仁、吴信容等,趁我主力进军淮上,后方空虚之际,发动叛乱,杀伤我干部,进行大肆破坏,使永、夏、萧、宿中心根据地完全变色,豫皖苏的形势迅速恶化。

1941年春,蒋介石向华中我军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新四军第四师的豫皖苏边区。其进攻的兵力达9个师,约为我第四师兵力的7倍。1月中旬,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先头部队进至涡河以南地区,企图围歼我第四师。韩德勤在苏北也加紧活动,准备接应顽军东进。我豫皖苏根据地之永(城)夏(邑)萧(县)砀(山)基本区域已为叛变的耿、吴、刘部所窃据,第四师仅控制夏邑、永城、萧县以南,涡河以北及淮上地区,处在敌人夹击的严重形势之下。此时,日寇为逼蒋投降,发起豫南战役,汤恩伯集团仓皇西撤。新四军第四师未能伺机向西发展,牵制日寇,而将主力进至阜阳以北、以东和东南的张村铺、阚疃集结于新黄河西之顽军第九十二军、第三师、骑八师等部开始向我猛攻,我被迫全部放弃涡河以南地区。4月,顽军继续进犯,日伪又对我不断袭击。5月,新四军第四师被迫撤至皖东北地区,豫皖苏根据地除睢县杞县太康和萧县部分地区尚有少数地方武装坚持斗争外,其余全部丧失,军队及党政干部损失4000人。汤恩伯集团进占豫皖苏后,又妄图东犯我苏北根据地。顽军韩德勤部乘机侵占我泗阳西北之陈道口。714日,我发起陈道口战役,挫败顽军东进。

我军撤出豫皖苏后,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继续坚持游击根据地的斗争。1944815日,新四军第四师主力5个团,在八路军冀鲁豫水东区武装和新四军第二、第七师的策应下,由彭雪枫率领从皖东北地区西进。盘踞在萧永宿地区之顽军无理阻拦,我军自卫反击,一举歼灭据守萧县南之小朱庄顽军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击溃第一纵队,争取该部第三支队起义。我迅速恢复萧永宿地区。至9月上旬建立3个县政权,发展1000余人的地主武装。

当我控制萧永宿地区后,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战区企图乘我立足未稳驱逐我军,遂以3个军在涡河南堵截,以四个师、七个纵队在顽军暂编第一军军长王毓文指挥下向我进犯。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以西进部队在萧永宿地区布置反顽战场。同时还令冀鲁豫军区部队进剿顽军苏北挺进军残部,打通与萧永地区的联系;睢杞太部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涡南顽军。911日,我西进部队攻占夏邑东之八里庄,歼灭顽军1个支队。打乱顽军进攻计划。八里庄战斗,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不幸牺牲。中央军委随即任命第四师副师长张爱萍为师长,韦国清为副师长,继续指挥作战。此后,新四军部队对陇海铁路徐州至砀山段南北地区顽军实施进剿,同时冀鲁豫军区部队进剿徐州西北地区顽军,打通冀鲁豫与萧永宿地区的南北联系。我睢杞太部队也发展至柘(城)宁(陵)地区,以牵制顽军。10月中旬,顽军又集中3个师、6个纵队向我萧永地区进犯。我第十一旅在永城东北保安山等地固守。这时冀鲁豫援军3个团兼程南下。20日夜,我各部队主动以小部队袭击顽军,顽军第一军指挥机关误认为我大举出击,即全线撤退,我直追至涡阳城下。尔后,我即大力展开扩大地方武装和根据地建设,并不断打击敌人,至年底共歼灭日伪顽军13000余人,拨除据点36处,基本上恢复豫皖苏根据地,成立了专区,辖8个县政权,使淮北解放区发展1倍。

1945年,新四军继续开展攻势作战。424日,我第三师集中11个团的兵力,发动阜宁战役。6月中旬,淮北我军集中9个地方团(总队)在主力一部配合下发起睢宁战役。这两个战役的胜利,扩大了苏北、淮北根据地,迎来华中地区对日作战全面大反攻。

     摘自《河南革命根据地实录》一书 王万邦主编

Copyright 2021-2025 HENANSHENGJUNDUILITUIXIUGANBUFUWUZHONGXI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河南省退役军人宣传褒扬中心)

豫ICP备2021025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