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抗日根据地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晋冀鲁豫边区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个根据地。它位于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白晋路(从祁县白圭至晋城)以东,黄河以北。太行山脉纵贯南北,习称太行区。根据地开辟时期,由于地处山西、河北、河南3省交界地区,称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太行根据地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包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和中共冀豫晋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领导下,同地方党组织和山西省牺盟会、决死队与冀西民训处、冀西游击队、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相结合,于1937年11月开始创建的。到1938年4月粉碎日寇对晋东南的9路围攻,太行根据地初步奠定了基础。太行区设立晋东南、冀西、豫北3个分区,30多个县政权,成立了晋冀豫军区。1939年7月,日寇以重兵打通白晋路,在沿线建立据点,把晋冀豫区分割为两个区域。1940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白晋路以东为太行区,以西为太岳区,并在南面建立了晋豫区。太行根据地的幅员时大时小,1942年年最小,只有22000余平方公里,1944年扩大为35000余平方公里。
抗战开始后不久,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派遣朱瑞和唐天际,在新乡建立“十八集团军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联络处”,在和豫北国民党当局建立联络关系的同时,与当地党组织结合,开辟豫北地区(包括后来的晋豫地区),在沁阳、孟县、济源、焦作、修武、武陟等地都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8年初,朱瑞在博爱召集豫北特委会议,根据新乡、焦作不久可能沦陷的形势,决定特委各成员立即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团结上层,建立政权,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会后不久,特委成员程明升在修武北山组织了抗日自卫队,刘聚奎在家乡博爱柏山组织起抗日游击队,王卓如、聂真、薛迅、方升普等亲自指挥沁阳县工委,王毅之等在沁阳紫陵镇组织起豫北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1938年2月,成立中共晋豫特委,属冀豫晋省委领导后,唐天际以省委代表的身份参加特委,兼军事部长,具体领导在道清路沿线和豫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4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建立了晋冀豫军区和5个军分区,赵(基梅)涂(锡道)支队在漳河南的太南豫北地区,建立了第五军分区。6月上旬,陈赓率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南下漳河南,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相继攻克了安阳观台、水冶,袭击了辉县县城和潞王坟车站,歼灭日伪军近千人。至9月,将日伪势力从山区赶到铁路沿线,在安阳、林县、辉县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在道清路两侧的平原地带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由于主力部队的帮助,太南游击司令部、道清游击支队、平汉游击支队等当地人民抗日武装纷纷建立。
在林县以南的豫北地区,由于日寇占领了道清铁路沿线城镇,国民党部队和“流亡”政府在此较多,环境十分复杂。共产党着力于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民主县政权建立得比较少。修武县于1938年3月建立了统一战线的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府。1939年1月后,豫北平汉、道清铁路沿线和大部分平原地区被日伪占领,只有靠太行山麓的济源、博爱、修武、辉县、林县、安阳等山区为抗日根据地。这些山区的政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抗日工作主要由八路军地方工作团领导进行。
1940年3月,太行区的反顽斗争取得胜利,根据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达成的协议,八路军从4月份主动撤出晋豫和太南大部分地区。从此,太南、豫北成为国民党军集中驻扎的地区。1941年6月,八路军总部在林县任村设立豫北办事处,负责建立太行至冀鲁豫的地下交通线。中共豫北地委和太南地委于1941年8月由中共晋冀豫区党委领导,上述地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1942年9月成立太行分局,邓小平任书记,统一领导太行、冀南、太岳、晋豫(中条)4个区党委。
1943年7月,日伪侵占林县城和周围的横水、姚村、合涧地区,企图以林县为依托,侵蚀我太行根据地,向北推进。为了打退日伪军的进攻,重新开辟太南、豫北地区,八路军总部在林县南部地区发起林南战役。战役从8月18日开始,经9天战斗,解放了太南、豫北地区的40多万人口。太行军区于9月8日将林县、汤阴、淇县、汲县、新乡、辉县、获嘉划为第七军分区;将陵川、晋城、博爱、修武、沁阳划为第八军分区。中共太行七、八地委和七、八专员公署相继成立。不久,又进行了林(县)水(冶)战斗和安(阳)汤(阴)战斗。太行七分区部队收复林县城,解放林县全境,并进行了薄壁战斗,打开了辉(县)获(嘉)局面,使根据地迅速向南发展。至1944年3月间,太南、豫北根据地面积已达33000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
从1944年春至1945年春,我连续发起攻势作战。七分区部队开辟了新辉地区,成立新辉抗日民主县政府。1945年的局部反攻,1月下旬首先从道清线开始。在近两个月内,将道清路两侧、沁河以北、卫河以北除辉县城以外的两大块地区的敌伪据点全部肃清,收复了2000平方公里国土,解放75万人,建立4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开辟了道清路以南地区。从6月30日起,太行部队又发动以安阳战役为主的全区夏季攻势。战役由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政委李雪峰指挥。历时8天,收复敌重要据点水冶镇,连续攻克10多个据点,解放35万人,收复1500多平方公里国土。1945年8月,迎来了对日本侵略军的大反攻。太行军区于8月12日向敌伪发出令其投降通牒。鉴于日伪军拒降,太行区部队立即向敌全线进击。16日晚攻入博爱城,19日光复辉县城,24日解放获嘉城,29日收复武陡城(木栾店),31日解放温县城。太行区的反攻作战一直延续到9月20日。
摘自《河南革命根据地实录》一书 王万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