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桐柏山游击区
亦称鄂豫边游击区。为配合鄂豫皖边区的游击战争,以张星江为书记的中共鄂豫边省委,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1936年元月4日,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在信阳县吴家尖山北小石岭村建立,当时只有7个人、3枝枪,张星江兼任指导员,周骏鸣任队长,在桐柏山区开展游击活动。先后在信阳、确山等县消灭了几个反动联保主任和恶霸地主,部队发展到20余人、10余枝枪。并在信阳、确山两县建立了活动基点。3月27日,鄂豫边省委组织唐河、泌阳、桐柏等县100余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协同红军游击队,袭击了桐柏县平氏镇西南孤峰山庙会,从土豪劣绅手中夺得17枝枪。在转移中被敌包围,游击队遭受损失,省委书记张星江不幸牺牲。此后,仝中玉继任省委书记,领导鄂豫边区军民继续开展斗争,建立游击武装。5月,敌人调集驻豫南的国民党军4个营及保安团两个大队,向桐柏山游击区发动进攻。鄂豫边省委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把游击队分为三部分,分赴泌阳、确山和信阳县境活动。到8月份,信阳、确山、泌阳、唐河等县的党和群众组织先后建立起来,游击队也重新得到了发展。9月,鄂豫边区省委在泌阳县召开会议,检讨了游击队过去遭受损失的教训,并选举王国华为省委书记。会后,游击队深入到群众中去建立秘密党的和群众的组织,并对土匪武装进行了争取工作。在红色游击区建立了两面政权。所谓两面政权,即国民党政权里的联保主任、保甲长帮助共产党、游击队办事。至1937年初,游击区发展到纵横200余里,活动范围涉及正阳、汝南边境一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桐柏山区豫南红军游击队改名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937年4月以后,蒋介石令东北军以两个师的兵力,向我豫南桐柏山游击区反复进行“清剿”。我豫南游击队在红二十八军一部的配合下,积极打击敌人,壮大了游击队,至抗日战争爆发后,已发展到近1000人。1938年元月,豫南红军游击队数百人被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周骏鸣任团长,3月间挺进皖东敌后。1939年6月,以八团为基础,又成立了新四军第五支队。
摘自《河南革命根据地实录》一书 王万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