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位于陕西东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3省边界地区。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程子华于1934年9月到达鄂东北地区。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程子华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向鄂豫陕进军,由省委委员高敬亭领导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由河南罗山的何家冲出发西进,11月下旬进入伏牛山区,经卢氏城南、洛河以北的狭窄通道入陕,至12月9日进至雒南(今洛南)的庚家河。10日,省委在庚家河举行常委会议,决定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即着手在雒南、镇安、郧西、卢氏之间地区创建根据地。从1935年1月至4月,红二十五军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至5月,红二十五军扩大到3700余人,组建了2000多人的地方武装,建立了五星、山阳、镇柞、郧西、雒南5县的革命政权,以葛牌镇、曹家坪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根据地由4块组成:郧西、旬阳、山阳、镇安边;蓝田、商县、柞水、镇安、山阳边;洋阳、佛坪边;雒南、商县、卢氏边。从5月至7月初,红二十五军实行诱敌深入、先疲后打的方针,北上商雒,南袭荆紫关,打乱了敌人的全盘部署,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为策应红一、红四方面军北上陕甘,并同陕甘红军会合,红二十五军主力于1935年7月中旬出发西进甘肃,留下的一部分兵力改编为红七十四师,由陈先瑞领导继续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
摘自《河南革命根据地实录》一书 王万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