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焕 李海波

 

13476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刘、邓大军奉命离开太行山,过黄河,越陇海,走出黄泛区,抢渡沙、汝河,直向大别山挺近。8月下旬,先头部队抵达正阳和息县境内淮河北岸。

蒋介石开始以为刘、邓此举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的被迫行动,并不在意;但后来获悉刘邓大军直逼大别山区,方感大事不妙,遂严令“小诸葛”白崇禧率部连夜围追堵截。

8月的豫南是多雨季节,淮河上游连降大雨,水位陡涨。28日,当刘、邓大军来到淮河北岸时,但见惊涛拍岸,浊浪翻滚。沿河一无浮桥,二无渡船,渡河谈何容易!

每临大事心不惊,关键时刻亲上阵,乃刘伯承将军的一贯作风。这天傍晚时分,年逾半百的刘老将军在作战参谋的陪同下,手持竹竿,亲自踏入淮河现场勘察。此时,红日西沉,晚风徐来,水波不兴。老将军忽见一匹高头白马从对岸长啸而来,仔细一看,买后边还有一人尾随。

“干什么的?”参谋发问。

“报告首长,我的牲口惊了,跑到对岸,好不容易才把它赶了回来!”

“前面的水有多深?”刘老将军问。

“河水正在退落。我过去的时候水到胸口,现在只到腰部。”

刘老将军“哦”了一声,沉思片刻,即命令参谋传令:各部立即派人探水,自行选择渡河地段,连夜抢渡淮河!

俄尔,月上东山,宛若天灯一盏。在“天灯”的照耀下,大军人马,势如几十只利剑,冲开翻腾的浊浪,一齐射向淮南。

第二天清早,国民党的追兵赶到淮河岸,却不见共军的踪影,急忙到处打听共军的去向,一个戴眼镜的保长出来说:“昨晚我亲眼看见共军在岸边呆到天黑,怎么今早就不见了呢?真怪!”

坐镇武汉的白崇禧接到“共军去向不明”的报告之后,大感不惑:这几天淮河涨水,一无桥,二无船,刘伯承几万人马度淮河绝非易事,难道他们长了翅膀不成?!

白崇禧正在纳闷,情报人员来电:共军夜渡淮河之后,已进入大别山区。白崇禧掐着电报气的捶胸跺脚,对着电报机狂呼:你们这些笨蛋,既然共军能夜渡淮河,为何我国军不能夜渡?!今晚就给老子渡过河去!

谁知这天傍晚,正当国民党军队如一窝蜂扑向淮河时,忽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霎时间,淮河之水浊浪排空,汹涌咆哮,只见河中争渡的国军顿时人仰马翻。

之后,一个神话在淮河之滨流传开来:诸葛亮5月渡泸水,刘伯承8渡淮河,诸葛亮能呼风唤雨,刘伯承可劈水开路……刘伯承乃诸葛亮再生……

神话传到了一位白发艄公那里。老艄公喝过墨水,略有文采,讲得更是绘声绘色,原来淮河的发源地在桐柏山区,那桐柏山区8月间天气忽晴忽雨,这淮河水陡涨陡落自然是常事,但共军过河正值退水,国军过河恰遇涨水,这可是天意安排。想必国军作恶太多,早已天怒人怨,遭此报应,是罪有应得;而共军千里远来,除暴安良,秋毫无犯,如此仁义之师,得天之助尽在情理。看来,南京的蒋家王朝气数已近,神州大地也快改朝换代了!

来源:《烽火岁月》

Copyright 2021-2025 HENANSHENGJUNDUILITUIXIUGANBUFUWUZHONGXI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河南省退役军人宣传褒扬中心)

豫ICP备2021025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