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华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一年元旦刚过,新组建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在一位相貌英俊,风度潇洒的首长带领下,为开展武汉外围敌后抗战,奉命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鄂中地区挺进。
经过一天急行军,翻越几座大山以后,部队走到山势峻峭的峡谷地带。峡谷入口处有一峭壁,上面镌刻着“龙门”两个醒目的大字。入峡谷必先过“龙门”。这是南下的唯一通道。国民党地方武装头目吴少华及其下属几百名官兵在此把守。新四军先头部队刚接近“龙门”口,一个佩带少校军衔的国民党军官慌忙从一座高大的石砌炮楼里走出来,厉声喝问:“站住,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我们是新四军的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你们往哪里去?”
“去打日本鬼子!”
“实话告诉你们,我是本军吴少华司令的参谋长,奉命在此执行公务,没有吴司令的命令,谁也不能从这里通过!”
新四军战士见参谋长态度蛮横,就针锋相对地说“这是中国的地盘,中国人为了抗日,哪里都可以走,谁也阻挡不了!”
正在这时,后续部队全赶到。那军官皱了皱眉头问:“谁是你们的司令?”
“我就是司令。我们要到敌后抗日,路过贵地,希望你们尽力协助。”说话间,首长从容地走到队伍前面。
那参谋长见我司令亲自出面交涉,态度有所缓和,随即拱手说道:“司令有请!”
同志们担心有诈,不想让首长直接到吴少华的司令部去。周志坚参谋长低声说:“司令员,这虎穴可不好闯啊!”
手掌紧了紧腰带,整了整风纪扣,镇定自若地对大家说:“不要紧的,为了团结抗战,我一定要进去‘拜访’。你们密切注意动向,相机行动!”说罢,他带着警卫员大步走进了吴少华的司令部。
吴少华当时是中校军衔,称霸一方,好不神气。他见进来的是新四军首长竟然披件破旧的棉大衣,不屑一顾,依然坐在那里架着二郎腿。
首长不卑不亢,沉着威严地把棉大衣一脱,胸前露出“国民革命陆军新编第四军”黄边两杠三个花的上校军衔。吴少华瞥见军衔好似被火烫了一下,蓦地站起来,态度也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又是让坐,又是递烟,还似笑非笑地说:“不知长官驾到,没有亲自出门远迎,实感抱歉,万望长官海涵。”这时,吴少华的参谋长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贴在吴少华的耳朵边嘀咕一阵,吴的脸,“唰”地变白了。
原来,首长刚一进去,就从大门蹿出12名持枪的士兵,凶神恶煞般地把枪口对着新四军战士,那参谋长还扯着嗓门吼叫:“你们是非法的。咹!就是不能从这里走,知道吗?!”
面对吴少华部队的挑衅,同志们火冒三丈。周参谋长早做了“相机行动”的准备。他甩掉大衣,双手持枪命令部队:“一排用机枪封锁大门!二排占领右边高地!三排占领左边高地!”同志们随即以闪电般的速度到达指定位置。那参谋长见势不妙,才仓皇地钻进司令部向吴少华报告。
首长注视着吴少华的表情,笑了笑说:“我们是去敌后抗日的,不知此地是贵部防区,为事先取得联系,忘多加原谅。”然后,又严肃地问:“我看你们正忙于调动士兵,莫非……”
“不!不!那……那是我部演习,请司令不必多心,”吴少华尴尬地辩解着。首长接过吴少华的话茬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启程了,咱们后会有期!”
“行!行!”吴少华点头哈腰,随即高声喊道:“副官,传我命令,护送友军通过‘龙门’!”游击支队“闯关”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带领部队闯关的首长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敬爱的李先念同志。
备注:李先念,湖北省黄安县人,时任中共豫鄂边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
周志坚,湖北麻城人,抗战初期任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参谋长;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来源《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