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宪伦
1933年,王老汉作为中共河南省委的代表在江西参加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他在小组发言时,介绍了在豫南一带打游击的情况,讲的有声有色。这事让朱总司令知道了,会议还没结束,朱总司令就接见了王老汉。(王老汉,原名王国华,驻马店香山乡大王庄人,河南著名的农民革命领袖。民主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鄂豫边区省委书记。解放后任河南省副省长。)
总司令见到王老汉,先倒了一杯茶,然后笑着说:“你就是王老汉同志?听说你在豫南游击很有经验。”总司令的话音刚落,王老汉的心里就慌了,忙说“不!不!王老汉是群众给我起的雅号,论本事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毛孩子,我们是才学打游击。”
总司令又问:“你们的游击队在哪里?”
“在驻马店周围。”
“啊!”总司令略有惊奇地看着王老汉,像是提问,又像是自言自语:“在驻马店周围还能住?”听了总司令的话,王老汉心里直翻腾:“唉呀,在驻马店周围能不能存在住,我们可是没想过呀!”
总司令见王老汉有些忐忑不安,又笑着问:“你们的游击队干什么?”
“打坏货,抢粮食。”
“什么时候活动?”
“大部分是夜间。有一次,我们邻村,郭楼的地主郭庆合,要告我们的密,我们挑选了10多个游击队员,趁郭庆合晚上打牌,翻过墙去,把他干掉了。临走时,还在他的院子里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着:“坏货郭庆合,鱼肉乡里,破坏革命,罪有应得。乡间土绅,应以此人为戒。”我们的人出村后,又在洋铁筒里放了两挂鞭炮,好像机关枪打连发,吓的绅士们一个个屁滚尿流,谁也没敢出窝。”
“那你们白天呢?”
“各回各家。”
总司令若有所悟地说:“嗯,原来是夜聚明散啊!”王老汉又说:“我们游击队打清乡队长边战堂,是长途奔袭,队员在白天行动,把步枪装进糠袋子里,用扁担挑进寨里,躲过了岗哨关卡。”
总司令哈哈大笑说:“不简单!不简单!”总司令接着又问:“你们游击队有多少人?”
“20多个。”
“枪有多少?”
“长短10多条。”
总司令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夜聚明散,积累了战斗经验,因为驻马店临铁路,又是平原地区,敌人好集结,游击队回旋余地,容易暴漏。打游击,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还是到三不管地区为好,你说是不是?”王老汉听了朱总司令的话,像是着了迷,他望着总司令慈祥的目光,不由得说了一句:“唉,我王老汉真是个刚学会走路的毛孩子。总司令,把我留下到红军大学里学习学习吧!”
总司令会意地点了点头,后来组织上果然批准了王老汉在红军大学里学了半年。他从红军大学回到豫南后,遵照朱德总司令的教导,与同志们一起,迅速把革命火种播到了确(山)、泌(阳)、桐(柏)、信(阳)“四不管”的桐柏山区,直到后来开创了竹沟革命根据地。
来源:《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