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的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那就是专为丁玲写的《临江仙》,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936 年11月,丁玲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辗转来到陕北的保安。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已在四个月前由瓦窑堡进驻此地。
当时,红军在长征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力量薄弱,缺乏人才,尤其缺乏知识分子。国统区著名女作家丁玲的到来,便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一孔窑洞里,中央宣传部举办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都出席了。丁玲感到意外,更感到温暖,她后来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毛泽东对她说,你是从国统区来到苏区的第一个作家, 现在这里条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来了好,可以把苏区文化工作开展起来。你在上海领导过“左联”工作,多想些办法,多发挥一点作用。
丁玲虽与毛泽东初次见面, 却并不感到陌生。1921年夏天,她曾在长沙参加过补习班,原来说毛润之先生也要来讲课,却没有来,她就是那时知道了毛泽东的名字。后来,丁玲与几个女同学一起转入岳云中学,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毛泽东夫人的杨开慧。
丁玲很快行动起来,召集在保安的文化工作者开了座谈会,决定成立一个文艺组织。11 月22 日,成立大会在保安举行。这是我党在革命根据地成立的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毛泽东将其称之为“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组织的名称开始叫“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毛泽东提议改为“中国文艺协会”。他的提议得到通过,丁玲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
文协成立了,毛泽东问丁玲还想做什么,丁玲说:“我想上前线去看看打仗。”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明天有队伍上前线去,你就跟着杨尚昆主任他们走吧!”
11 月24 日,丁玲跟着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了。在与胡宗南作战的前线,丁玲结识了一大批红军将领,其中有彭德怀、贺龙、陈赓、黄克诚、王震、萧克、杨得志等,他们都用热情豪爽的态度和语言对她表示欢迎。前线的见闻和军旅生活极大地感染了丁玲,即使在行军途中,她也坚持写作,其中就有散文名篇《彭德怀速写》。
这一年的年底,正在前线的丁玲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那就是毛泽东用电报发给她的《临江仙》。词中表达了对丁玲的高度赞许:一枝纤笔,足抵三千毛瑟精兵!
1937 年初,丁玲来到延安,又当面请毛泽东亲笔抄录了这首词,写在两张16 开大小的毛边纸上。抗日战争中,丁玲为防失落,于1939 年初夏把毛泽东手书的《临江仙》寄给了在大后方重庆的胡风,请他代为保管。胡风虽然历尽沧桑, 但始终妥善保存着这件珍贵文物。1982 年,胡风从四川回到北京后,终于将它归还给了丁玲。
选自《长者家园》2009年3月号 王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