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道中(1900-1930),号履坦,1900年出生于河南省杞县城关一个贫苦市民家庭。少时信仰基督教,在杞县循理会总堂小学读书;18岁考入杞县甲种农校。在校期间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弃旧图新,追求进步。
1925年8月,江道中由好友张海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建中共杞县特别支部干事会(简称特支),张海峰为书记,江道中为成员。10月间,在改组国民党杞县县党部时,江道中在特支书记张海峰的领导下,联合中间派和其他进步力量,把国民党右派势力赶出了县党部,促进了杞县工农运动的发展。此后,江道中随萧人鹄、张海峰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2月1日,杞县农民协会宣告成立,被广州国民政府农民部长林伯渠称赞“为华北农民树立起第一面农民自谋解放的革命旗帜”。这是江道中与他的战友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1926年2月,中共杞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江道中担任地委委员,负责学运、平民教育和城关支部的工作。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江道中遵照地委指示,组织发动杞县甲种农校、乙种农校、第一高小的部分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他亲自带领游行学生到杞县基督教堂福音堂门前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江道中这一公开叛教言行,使福音堂内基督信徒们闻之大惊。这年4月,杞县南部何寨、付集一带的农民运动在张海峰、萧人鹄的领导下,轰轰烈烈蓬勃发展。为了培养农运骨干,提高农会积极分子的政治、文化水平,江道中到杞南何寨创办起平民夜校,发动和组织青年农民学习文化,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提高了农协会员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何寨农民运动的高涨。1926年秋,江道中和萧人鹄、韩晓亭一起深入到睢县苗楼村举办“读书会”。“读书会”除向学员讲解时事政治、农民运动、党的政策和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祸国殃民的罪行及国民党“西山会议派”的反动行为外,还将文件刻印成小册子在学员中散发,为睢县农民运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1927年春,江道中奉命赴商丘执行任务,经商丘县南郭集时,被一股土匪绑架,受尽了折磨。后经睢县苗楼村中共党员苗铁锋用120块银元赎回。当时他遍体鳞伤,苗劝他回苗楼去疗养,他婉言谢绝,毅然忍着伤痛,步履艰难地踏上了去商丘的征程。恰在这时他父亲病情恶化,家里派人找他回家。他对找他的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我现在不能回去。请转告我的内人,让她代我尽孝吧!”待他完成任务返回家时,他的父亲已离开了人世。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杞县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许多共产党员、农运骨干被敌人逮捕杀害。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江道中仍坚持进行对敌斗争。1927年12月21日、22日,中共河南省委分别在开封、许昌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和各县联席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案和河南省的工作方针,严厉批评机会主义遗毒。会议决定“马上改组各级党部,由支部起直到县委一律改组,选举工农分子参加党的指导工作”。1928年1月,根据省委扩大会议决定,改组了中共杞县县委,建立起临时县委。由于江道中出身贫寒,成分好,被省委指定为临时县委的县委书记,负责临时县委的工作。临危受命的江道中积极组织筹备召开杞县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杞县县委和选举出席河南党员代表大会代表等工作。1929年4月16日,国民党杞县县党部执行委员梁济清发现江道中在家隐藏,遂与白分林带人将他逮捕入狱。次日,敌人把他押解至开封,先后关押在河南省第一警备师监狱、开封城隍庙第一监狱。在狱中,敌人逼江道中交代罪过,他说:“我没有罪,若说有过,就是没有把你们这些衣冠禽兽消灭。”敌人对江道中严刑拷打,给他戴上七八斤重的脚镣。后来,他的一双脚脖被磨破感染溃烂成疾。1930年9月21日,当江道中疾病严重时,敌人再次对他刑讯,他仍宁死不屈,只字未吐。敌人使用老虎凳酷刑,他双腿被折断,惨死在敌人的法庭上。
江道中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解放后,江道中烈士墓地成为进行传统教育的好阵地。每逢清明,县城机关学校的干部、师生都在他的墓前召开纪念会,缅怀学习他的英雄事迹。
(作者:曹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