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将军”李牧林及其后裔

   

  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红安县为新中国的成立牺牲了十四万英雄儿女,诞生了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孕育了223位将军。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在古代就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他就是元成宗敕封“英烈将军”——李牧林。

红安金厂李氏始祖  官宦世家出将军

李牧林祖籍陕西华阴,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就喜欢学文习武,青年时代便文韬武略卓著,博取功名,仕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以将军职衔奉诏,钦命镇守湖广黄州府麻城县西(今湖北红安县)金沙河地,并监督金厂和负责该县治安。久任未获归命,遂筑室于金厂之侧李德湾,娶熊、谢、周三夫人,生七子一女,子以兆字为派,数字为名,兆一、兆二、兆三、兆四、兆五、兆六、兆七,一女名贤适马,并分别取字:瞮(目旁应为日旁)、暘、暏、(日真)、晸、智、景、暒。后由登二公(字均章)主持,自“琼”字辈起以八房命名:德、恕、安、懋、态、憙、树、贤为房名,世人称为八大户李家。自此,将军李牧林遂成为红安金厂李氏始祖。将军先祖世系:绛公(唐宪宗宰相)……文旺公—伯玉公—兴隆公,生三子:仲林公、牧林公、仕林公。仲林公居祖籍陕西西安府华阴县东女儿桥李家坝垸。仕林公随二兄牧林公奉诏至楚北后,籍居麻邑(今湖北麻城)西南,官籍吴西,户名“昭”,大户人也。

    元成宗在位期间,社会动荡,李牧林将军在鄂豫交界之险关“三司门”一役中,不幸以身殉职,为国捐躯,首级被敌取走,元成宗感其忠诚,誉加“英烈”二字,御赐金头续之,赐葬于金厂之南西李庄乾巽向,御书“英烈将军第”五宗皇匾,悬挂府门,激励后人,并建陵园于金沙河畔。《麻城县志》、《黄安县志》、《红安县志》均有英烈将军事迹记载。元成宗恩准子孙世袭,其子兆二袭任金厂巡检,其孙均义袭任辽东百户。

李氏宗谱载英名  古墓尚存碑为鉴

红安金厂李氏宗谱有“英烈将军”李牧林木刻画,将军身披铠甲,手持双锏,英姿飒爽。

    李牧林古墓尚存,有碑可考。碑正上方书写:源远流长;乾山巽向;碑正中书写:敕封李公讳牧林英烈将军之墓;碑右侧书写:楚北江城垂墓志;碑左侧书写:陇西世族嗣徽音。

李氏宗祠毁一炬   三件文物流民间

    红安金厂李氏宗祠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气势恢宏的李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1735——1795年在位)年间,是金厂族人筹资为纪念英烈将军而建造,祠堂为砖木结构,坐落在今红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西侧。宗祠内大部分文物被毁,只有三件文物散落在民间,即:

    皇匾一块。元成宗御笔亲书“英烈将军第”五宗皇匾,笔力雄劲,金光熠熠,四周是金色的二龙戏珠图案,这一稀世文物收藏于李家榜,痛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视为“四旧”而毁之一炬。

    上马石一对。此文物现保存于竹林村后竹林垸,立于水井旁,呈立式鼓状,是英烈将军生前骑马征战必用之物。

    床亭一扇。英烈将军生前起居之物,重59千克,为云南樟木。相传,日本鬼子进攻红安县城时,曾将床亭抢去修南门河大桥,后因参加修桥的日本鬼子皆患眼疾,老百姓传说这是英烈将军“显灵”,日本鬼子只好乖乖地将床亭物归原主,现保存在紫云西冲。

“英烈将军”后裔承古训   诚信为人爱祖国

“英烈将军”李牧林驻籍红安至今已七百多年,后裔遍居全国各地,有的漂洋过海,徙籍台湾,侨居国外,仅籍居湖北和河南两省的族众就达几万人。将军后裔秉承先祖遗训,爱国爱家,诚信为人,艰苦创业,勤劳为本,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历代名人辈出,青史垂成。

   据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相关资料考证,在革命战争年代,李牧林后裔涌现出以李隆兴、李业梁、李晓伦、李定功、李德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壮烈献身的有名或无名烈士。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上刻录有名有姓的烈士共22552人,其中李姓烈士有1258人,占百分之五点六,位居各姓氏之首。金厂李氏后裔烈士共有400余人,占李姓烈士的百分之三十二,由此可见,金厂族人参加革命的人数最多,为革命牺牲的人数也最多!

    李隆兴(1904——1934),红安县高桥镇李家湾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团长、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川陕省北路游击司令、川陕省军区指挥部副指挥长等职。19345月在四川通江不幸病逝。

    李业梁(1900——1941),红安县杏花乡下李西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安独立师,后参加红军,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41年在河南信阳作战牺牲。

    李晓伦(1907——1933),红安县高桥镇李家湾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第五路游击师副师长。1933年被捕后被国民党杀害于庙咀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烈将军后裔涌现出以李定灼少将为代表的一大批能征善战、治国安邦的功臣名将:

    李定灼少将(1914——1987),红安县高桥镇薛家田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领。曾任第四野战军一七三师师长,河南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十三团副团长,军司令部第四科科长,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在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营政治教导员期间,参加了著名的阳明堡战斗,担负打援任务,保障三营夜袭日寇飞机场,炸毁全部敌机24架。又有一次,他深夜带领大刀小分队勇夺日本鬼子山炮的故事,在八路军指战员中传为佳话。千万不要小看这门山炮,它可是八路军的第一门山炮,同时也是日本天皇御赐给侵略者的一门山炮,这次奇袭战功曾得到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首长的高度赞扬和嘉奖。这门山炮现作为革命文物收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1940年任新编第七旅十九团团长,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7年率部南下大别山,与刘邓大军会合。1948年任桐柏军区司令员,参加了襄樊战役,围攻襄阳,获得大捷。1987年在武汉病逝。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英烈将军”后裔涌现出以美籍华侨、将军后代李玲瑶为代表的一大批为祖国和家乡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时代精英……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英烈将军”后裔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在各条战线上,创新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谱写新篇章!

 

(李长海  李绍勋  李业凤)

Copyright 2021-2025 HENANSHENGJUNDUILITUIXIUGANBUFUWUZHONGXI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河南省退役军人宣传褒扬中心)

豫ICP备2021025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