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不用演,我就是烈士的后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东方名家名剧月”中,总政话剧团的三台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生命档案》和《黄土谣》分外惹眼。在这三出剧目的演员表中,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郭达,他不但要在《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中扮演毛泽东的父亲,而且在《生命档案》中扮演一个陕北农民,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演的《生命档案》中的陕北农民,其实就是我真实生活的写照,我也是一个烈士的后代。”

每晚过戏,都会泪流满面

  《生命档案》讲述的是解放军档案馆馆员刘义权38年来收集重要军事档案的感人故事。剧中郭达扮演一个陕北农民,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后来杳无音讯,不知是叛变了还是牺牲了,为此他曾蒙受过很多委屈。他找到刘义权请他帮忙寻找自己的父亲,最终在刘的奔走下,找到了父亲的档案,原来父亲改了名字,最后光荣牺牲了,是一位烈士。

  郭达说,他自己也是烈士的后代,所以特别感同身受:“我特别想了解我的父亲,前几年我听说找到我父亲的档案了,就让我姐姐去复印,但是工作人员不给复印。后来我找到了档案馆,讲述了自己的家事,工作人员很感动,就帮忙复印了。看了这些档案,我父亲的形象渐渐完整起来,他做过什么,立了什么功,甚至犯过什么错。以前爸爸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称谓,但看了这些,我这个从未叫过爸爸的人才能感受爸爸这个词对我而言的意义。”

  郭达的真实感受让他在剧中人物的细节处理上更加善于把握,不仅是他扮演的角色,还有其他角色。剧中有个情节,一个寡妇去把村里的烈士名单交给主人公刘义权,这个寡妇的丈夫也在这个名单中,郭达为她设计了一个动作,交给刘义权的时候,把这个名单狠狠一拍,以表现自己的复杂心情。扮演寡妇的演员很诧异,这是烈士名单啊,而且自己的丈夫也在里面,这么轻慢合适吗?郭达说这其实是自己的母亲给他的灵感。郭达的母亲28岁开始守寡,郭达是在父亲去世后的28天出生的,到现在母亲86岁,整整守寡了58年,她一直保存着郭达父亲的烈士证。有一次郭达提出要收藏父亲的烈士证,母亲交给了他,说:“快把这个东西拿走,它害了我一辈子”。正是这句话给郭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有了《生命档案》中的那个细节。郭达说,排戏阶段他有个习惯,每晚睡觉前,都会过一遍戏,排演《生命档案》期间,每晚过戏时,他总是泪流满面。他说:“这个戏太让我动情了。”

小品很通俗,但难度很高

  郭达对到上海演出充满期待,他对上海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他1970年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说:“我是从上海走上舞台的。从美丽园到外滩,当时路上的每个小店我都能背出来,现在变化已经很大了,不认识了。”

  虽然大部分观众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小品认识郭达的,但他的本职工作是一位话剧演员,他演过30部话剧,包括2008年到上海来演出的话剧《日出》。此次总政的三台话剧中,他在《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中扮演毛泽东的父亲,相比主角毛主席的一万两千句台词,郭达扮演的角色只有102句台词,除了毛泽东的父亲,他还在剧中扮演刘伯承,他风趣地说:“不说的话,没人知道这是刘伯承,因为没有台词。虽然都是小角色,但整场演出也不敢掉以轻心,上上下下还挺忙乎。”在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除了30部话剧,郭达还出演过70多部电视剧,10多部电影,当然最多的还是小品,有160个,他还曾20次参加春晚。

 

郭达说, 虽然相对话剧,小品很通俗,但其实表演难度很高。“那么小的舞台,那么短的时间,你必须在10分钟之内把观众逗乐,这就对演员的台词、表演和剧本本身提出很高的要求。作为小品演员,你要考虑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你怎么说,怎么演,怎么去适应剧本的要求,表现剧本的内容。”郭达说,他很喜欢小品演出,对他而言,每次都是挑战。“小品在舞台上表演,所以表现要夸张,但是小品的更多观众是在电视机前的,所以你还不能过度夸张,我一直说这就是小品的矛盾。”郭达说,好的小品剧本很少,他也在寻找一些新的突破,虽然很多小品演员开始主动出击,自己动手写剧本了,但他还是期待专业编剧能够创作出适合他表演的好作品。

 

天天新报 2011-04-25

新报记者|朱 渊|

Copyright 2021-2025 HENANSHENGJUNDUILITUIXIUGANBUFUWUZHONGXI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河南省退役军人宣传褒扬中心)

豫ICP备2021025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