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312为中国的法定植树节。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现代植树

 

由于现在大气污染严重,所以人们以植树来绿化。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还可以美化环境。现在312是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要领

  为了确保植树成活,林业和园林绿化专家细化植树要领,提出植树的要诀——“一垫二提三埋四踩:一垫是在挖好的树坑内再垫一些松土,树木栽种的时候要提一提树干,起到梳理树根的作用,而埋树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实土壤,其间至少要踩四次。

  

植树工具

在华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树坑的好坏对栽植质量和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树坑以圆柱形最好,以树干为圆心画圈,沿圈边向下垂直挖掘,直到达到规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如果是坚实的上壤或建筑垃圾土则应该加大树坑的直径,并将坑底的土挖松;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时,应先在树坑附近适当夯实,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

  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1]

Copyright 2025-2030

版权所有:河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河南省退役军人宣传褒扬中心)

豫ICP备2025133435号